(资料图片)
曾经,我在咨询工作方面自信不足。我总感觉自己知识不够、经验不足、没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强大的逻辑能力以及敏锐的觉察能力等。所以,我不断地学习。不仅是自学,而且在培训中 学 、在个人督导中学、在团体及朋辈督导中 学 ,可以说一直处在学习的状态中。 但是,在咨询过程中,我依然感到很紧张,总担心自己做的不对或说的不合适。 我的话有没有理论支撑?会不会夹杂了自己的情绪?是不是应该这个时候说?是应该这样说,还是应该那样说?是不是应该做解释?解释的深浅是不是合适?语言的措辞是不是精练? 因此,每当我有了一些感觉或理解,我并不敢轻易地回应对方,而要等待验证,直到确定是 “绝对正解”时,我才回应,但往往已经错过了最好的互动时机。 总之,我在咨询中头脑相当的在场,表现出来的就是特别的小心谨慎,从而强烈的紧绷感环绕着我,我也很想放松下来, 但就是不会做也做不到, 很多时候感觉咨询工作真的很累。 转变开始于对个人体验的回顾。一方面,我发现,当体验师用理论分析我的某种行为表现或模式时,我虽然头脑可以认同,但心灵却无法被触动。 例如,当体验师说“是你教会了别人这样对待你”时,我会感到非常的诧异和难过,因为,如果是我教会别人以不好的态度对待我,那就意味着我是自作自受。但我还是难以理解,我为什么要教别人以让我不舒服的方式来对待我?难道我的不舒服真的就只是我自己的问题吗?为什么就和别人无关呢?我感到自己的情绪不仅没有得到很好的理解,甚至没有得到基本的在乎和重视,好像它是那样的不重要。 在那一刻,我多么希望体验师能够正视一下我的不舒服,去看一看我为什么那么不舒服,哪怕她有过尝试走到我的世界去体会一下都好,尊重这些情绪存在的心理现实,并进入我的世界来理解这些情绪的合理原因,而不被认为它是有问题的,是不应该的。 与此同时,我发现,当体验师用心地去体会我的处境和感受时, 她能说出我可能都没有体会到的或者没有搞清楚的一些感受的时刻,我被深深地触动了。 我才真正的感受到我的内心世界被另一个人看见了,而且被深深的懂得了,我不仅心灵为之一震,而且观念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因为我感受到自己被另一个人真诚地贴近和接纳,被另一个人深入地理解和认可(同时帮助我更加地理解了自己),被另一个人肯定性的话语所鼓舞和激励。 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好感觉会长久地保存在我的心里,成为我自体得到确认和加强的基石,让我更加相信自己。 基于对个人体验的回顾,我认识到,咨询师对于体验师的期望,其实也正是来访者对于咨询师的期望。因此,在咨询过程中,我努力更多地 关注来访者的感受,更积极地从来访者的视角体验他/她怎么了,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坐在我对面的另一个人。 另外,受训时就被教导咨询关系是何等的重要,而且我也深信不疑。所以我会经常思考,怎样才能建立真正有效的咨询关系?曾经,在来访者表现出愤怒时,我会很冷静地说:“我感受到你很愤怒”、进而继续追问:“你好像越来越愤怒了,能谈谈你的愤怒吗?你愤怒的是什么?在你过往的经历中,当听到别人说’XX’时,你都会这样的愤怒吗?”。 虽然这看上去客观和正确,但却很难让来访者感受到温度与关切。 两个人的关系就好像你是你,我是我,只是完全独立的毫无关联的两个个体,也就是说,坐在对面的来访者当下的情绪与我没有任何关联。都是他自己的事,而当咨询师试图去理解“是我说了什么或做了什么你才有了这样或那样的不好的感受”时,并不是在用理论靠近来访,而是用自己的情感、用自身的体会去靠近坐在她对面的那个人的感觉,那一刻关系也就这样自然的发生了,有了关联且很近的感觉了。 因为我相信: 来访者呈现的东西一定是和坐在他对面的那个我是有关的。 两个个体有着相互交织、关联、交互的状态,正因着密不可分的互动,两个主体才真正地发生了关系,且伴随着很深的情感在其中。 因在乎对面这个人,所以咨询师愿意放下一些自己的东西(比如防御),才能更深入到对方的位置理解对方。 无论对方好坏、快慢都是有原因的,且是重要的(往往是因为没有放下我们太多的东西,所以才没有办法更多的更深地去体会和理解来访者)。 同时,正所谓“不在乎咨询师说了什么,而是她怎么说”。似乎也是在说重要的不是说什么,而是在说的时候, 咨询师是处于一种怎样的姿态,是何种态度,当那个态度正了(恰好回应性),那时说什么似乎并不那么重要了,又或者无论咨询师说什么,都会令来访者真切感受到自己是一直处在被理解的关系里。 而且,逐步地理解也不是单人完成的,是由咨询师和来访者两个主体共同参与一起完成的,在一来一回地互动中理解不断地深化,从不理解到逐步地最终完成理解的过程。 很幸运的是慢慢的,我做了一些调整,一是 不再用头脑有和理性去想他怎么了,去分析他怎么了,而是要去体验他,他经历了什么,他怎么了,他为什么要那样做,那样做的背后他在表达什么? 比方说一个边缘特质的人,他在不断地折腾,很闹腾,但我们要去看的是他为什么这么闹腾,他只是需要以更大的声去表达才有人听见他吗?所以他显得那么闹腾。当我们回到她的经历的情境中去看去理解他的时候,就可以让他把他闹腾的那部分呈现出来,因为这个部分是他有一个糟糕的内在体验所以他才搞出很大的动静来对吗? 二是有关对和错的问题,学习中,其实不怕错,但怕的是我们不知道我们错了,更不知道错在哪里。易谬性解放了我。让我可以松弛下来了,整个人都有了被松绑的感觉。 我不再害怕我说错话了,我不再害怕我没有理解到来访了, 因此我对来访的回应我也不再那么紧张和担心了,我会根据来访的话我尝试启动我的体验去感受他在经历什么,他的痛苦是什么,他感受到的是什么? 我尝试着把我体验到的回应给他,无论对与错,来访都会告诉我,我会根据来访给到我的一个反应,再去调整我自己的位置,我再去贴近他,去体验他的感受,然后获得更多的理解,不再是以前那种我远远的观察,我的回应如何,我得攒着它,直到全部清晰确认了再回应她,而是变成了我们两个人互相的碰撞,一来一往的碰撞,我们更深入的去到达一个位置,并且所有的回应也好,哪怕解释也好,都是在带有感受的基础之上的一,那是有温度的,是更贴近来访者的内心世界的,是他真实的体验到的他的一些体会。 我会经常联想到了在合唱团时,指挥会教导我们所有的成员在上台演唱的那一刻,用自己的情感歌唱,忘掉所有的技术,因为技术是台下的功夫。心理咨询也类似,在咨询中用我们的情感和体验走进来访的内心世界,所有的技术理论都是咨询外的功夫,咨询当下它只做我们的背景就好了。 本篇文章出自咨询师马明娇 点击 名片 , 查询关 于马明娇咨询 师 的内容: 「首次咨询」服务仅需129元 点击下方图片了解详情 「 首次咨询 」 利用国际标准的心理测评量表系统,帮助你理清现在的内心感受与困扰; 专业心理咨询师与你进行 1v1深度访谈,为你创造一个支持性环境,让你能够安全地表达,帮助你蜕变与成长 。 同时你也不用担心因费用过高而无法承担。 数据显示,经过 「 首次咨询 」 进 入的心理咨询,咨 访匹配度有效提升5倍。 作者:咨询师 马明娇 图片来源:Pinterest 责编:birdYan鸟人闫 ▽ 点击了解 首次咨询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