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一个家庭里,只要有一个人就业,家庭就有希望。为了精准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近日,我市出台零就业家庭就业帮扶实施方案,按照“源头控制、动态管理、政府扶持、跟踪服务、确保落实”原则,建立五项帮扶机制,帮助就业困难人员早就业、就好业,确保全市城乡每个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就业创业。
对零就业家庭实施实名管理。各乡镇(街道)、村(社区)结合五星支部创建开展经常性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对新产生的零就业家庭,及时进行登记造册,建立零就业家庭档案,并录入河南省“互联网+就业创业”信息系统实行信息化动态管理,做到家庭状况、失业原因、技能特长、培训愿望、择业意向五清楚。
对零就业家庭实施岗位援助。对经认定符合援助条件的零就业家庭成员,按要求提供公益性岗位予以托底安置;积极开发社区“三保”(保安、保绿、保洁)、“三托”(托老、托幼、托病)、“三项服务”(家政、配送、保健)、“三管理”(物业、车辆、公共)等就业岗位,拓展岗位范围,扩大岗位规模;鼓励企业吸纳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及时兑现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就业扶持政策,确保零就业家庭不挑不拣及时实现就业。
对零就业家庭实施政策援助。鼓励个人求职就业,被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的零就业家庭劳动力实现灵活就业并缴纳社保费的,按规定享受灵活就业社保补贴,补贴标准为不超过个人实际缴纳社保费的2/3,补贴期限不超过3年。支持个人自主创业,对被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的零就业家庭劳动力从事个体经营的,按规定给予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运营补贴等政策支持。鼓励用人单位吸纳就业,与被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的零就业家庭劳动力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保费的中小微企业,除了按规定给予每人1000元的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外,再按其实际缴纳的社保费(不含个人部分)给予社保补贴,补贴期限不超过3年。组织技能培训促进就业,将零就业家庭劳动力作为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重点培训对象,为有意愿参加培训的对象至少提供1次免费培训。公益岗位托底安置就业,在全市开发村(社区)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本村(社区)零就业家庭劳动力,用人单位安排符合条件人员在村(社区)公益性岗位上岗的,给予岗位补贴。
对零就业家庭实施就业服务优先援助。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对零就业家庭优先提供岗位援助,建立承诺服务制度,推行“就业助理”服务制度,开展“送岗位、送政策、送技能、送服务”走访活动,引导转变择业观念,促进家庭成员尽快实现就业。
对零就业家庭实施动态管理。各县(市、区)通过“10+N”就业专项援助活动,对零就业家庭实行“实名制”“公示制”“销号制”动态管理,建立“产生一户、援助一户、消除一户、稳定一户”的就业援助长效机制,确保全市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记者杜玲)
标签: